竹笋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竹笋类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农民之忧明天我们还能贷到款吗-【新闻】腰骨藤

发布时间:2021-04-20 13:49:58 阅读: 来源:竹笋类厂家

农民之忧:明天我们还能贷到款吗?

近日在基层调查时发现,在农村,农业农民贷款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金融“真空”地带谁来管。当前金融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国内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大力度进行“瘦身”,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机构撤并和人员裁减,转向抢夺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效优质业务。各行已不断撤销其不少县级支行,并大面积逐步从一些乡镇退出。由于在过去农村金融主要由农行、农村信用社经营,如果说建行、工行、中行在县乡一级的全面撤并,还没有对农民的信贷融资造成多大影响,那么,农行在乡镇一级的逐步退出,无疑是减少了农民的原本就不甚通畅的信贷融资渠道;而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实力的邮政金融,只是一部不断吸干“三农血液”的“抽水机”,无分文返还于“三农”建设。在一些内地省市的乡镇,农民惟一的信贷融资途径就只是实力一般、服务手段与质量相对落后的信用社了。而事实上,信用社也在有选择地退出“亏本”的乡镇,向县城或城郊转移阵地,导致有些偏远落后的乡镇成了金融真空地带。 贷款“门槛”太高难煞农民。国有商业银行面对新的挑战,除了进行“瘦身”改革,在创新业务品种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健全内控制度建设。就信贷管理方面而言,银行鉴于上世纪90年代前、中期粗放型经营管理出现难以消化的不良资产,为避免再走老路,全面提高了贷款条件,严格操作程序与加大管理环节,形成了社会上常说的“贷款高门槛”。从银行或信用社的贷款发放条件上看,除了信用社小额支农信贷业务可以进行联保贷款——即以第三方自然人担保的方式发放(最高限额2万元,但往往贷不到2 万元,且担保人也需足够的资信)外,其它种类贷款的共同特征是必须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物,那么农民从何而来的抵押物呢?众所周知,现在农民的******资产大多只有土地及其建筑物,但土地为宅基地的,并不能作为抵押担保,并且大都也没有国有土地使用证;而房产却又无合法产权证书;何况,贷款必须同时满足:有稳定的收入、个体营业执照等条件;银行所有的个人信贷品种中,只有“小农机械贷款”似乎可以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但其严格的贷款“门槛”却只能是把农民拒之门外了,因为绝大部分的农民根本提供不了足额的抵押物,也未能提供稳定的还款来源的证明。事实上从当前银行的信贷品种及其贷款条件看,银行信贷已经基本上把农民剔除“出局”了,银行融资大门似乎永远地把农民隔绝了。 惧贷惜贷恶性循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农民个人进行创业的风险极大。如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就可以让一个农民及其家庭穷上三至五年,甚至一辈子抬不起头。贫穷而落后的、需要贷款扶持方可创业的农民,有谁敢冒这个险呢!因此,他们只好固守自己的一块田、一片山和一方鱼塘,不敢过分作为。连信用社的贷款,农民们即使想要,也要再三思量。从有关资料看,在一些地方,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并没有发挥作用,农民的“不敢作为”是个关键的因素。而由于农民贷款的效益性、安全性难以预见,银行、信用社信贷人员也因担心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敢放贷,在具体操作中附加条件更为苛刻。 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和严厉的信贷管理办法直接引发了信贷员不敢放贷,加上县级金融机构改革进程的滞后和反复,人才的严重流失和闲置浪费,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和风险意识的缺乏,对行业发展没有足够的信心支持。自从各国有银行进行剥离不良资产后,其信贷投向的选择都十分谨慎,当前各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限制县级分支机构自主审批权限,在贷款投向上“抓大放小”,突出集约化经营,重点投向广播、电信、供电、新闻出版、烟草、交通等垄断大行业中的所谓优质客户,有些还设置了企业规模限制。现在绝大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只有10万至30万元个人小额质押与个人住房贷款、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只有A级以上、有抵押率100%的企业才是银行支持的对象,A级(不含A级)以下企业,银行不予信贷支持;评级授信实行逐级层层报批制度,由县支行——地市分行——省级分行逐级经各职能部门上报审批;与此同时,为控制风险,各金融机构还对新放贷款实施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一律实行“谁放贷,谁负责收回”、“三审、六严禁” 的办法,并以撤职、降级、以工资抵贷、停职收贷等作为追究手段,有些还是终身责任制。农信社也向国有商业银行看齐,实行严厉的贷款“三包”责任制。这些制度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 “两农”垄断市场,金融资源等待有效的配置。如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退出,信用社独揽农村市场,实际上农村金融走进我国建国以来相对萧条的时期。过去不顾经济效益,作为国家扶农政策而大量发放贷款给农村的做法,现在已被规范的信贷运作加以限制。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进行。而农民们的拓宽致富渠道仍然显得无计可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内陆山区,很明显,“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有钱人的发财途径,或者是国有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点门路,作为农民,仍只是矿窑里或者采石场中的苦力工。农民要种植,需要信贷扶持,但由于种植多属于自然风险极大的长期投资,管理周期长,明显 “难贷”;农民要养鱼养虾,但技术问题难以解决,放贷的也不得不考虑。农村、农民,到目前为止,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应成为国内银行业放弃的阵地! (周海旺 河南省孟州市建委)

零配件

医院

压延